石墨坩堝熔煉過程是怎么樣的?
坩堝的熔煉操作可分為加熱、加料、熔化和鑄錠四個步驟。
加熱:
石墨坩堝加熱時直接用木頭點燃,然后直接啟動燃燒器向爐內(nèi)導(dǎo)入燃料和空氣。必須仔細選擇坩堝。由于坩堝可能潮濕,使用前必須嚴格烘烤。嚴重潮濕的坩堝應(yīng)緩慢烘烤,以免突然受熱而爆裂。有兩種用作石墨坩堝襯里的耐火材料。一種是將耐火坩堝套在石墨坩堝中,兩坩堝之間的間隙用石墨粉填充。另一種是將機制木模放入石墨坩堝中并在坩堝內(nèi)壁之間加蓋一層耐火材料,然后烘烤燒結(jié)形成內(nèi)襯。當襯里損壞且石墨坩堝處于良好狀態(tài)時,可移除襯里,并可重新給耐火坩堝或襯里加襯里。
加料:
當爐子加熱到800℃以上時,將坩堝從爐子中取出,小心地將攪拌好的爐料加入坩堝中。注意不要把它撒在坩堝的外壁上。爐料的上部應(yīng)覆蓋少量硼砂,以防止爐料被爐氣帶走。電荷可以多次添加。當爐料部分熔化時,可以在坩堝中再加入一些爐料,但要用紙包好,加入時要防止散落在爐內(nèi)。進料時,應(yīng)停止油和風。
熔化:
所有的爐料加夠之后,就會進入融化階段。由于去除了造渣反應(yīng)產(chǎn)生的氣體,特別是使用含水硼砂時,大量水分蒸發(fā),導(dǎo)致熔融沸騰。反應(yīng)后熔體完全平靜,熔化時間主要取決于坩堝中物料的多少。通常一個20的坩堝一次可以熔化10 ~ 15公斤的金泥,大約需要1.5小時。在熔化過程中,由于熔體沸騰,一些爐渣經(jīng)常隨著一些爐料溢出坩堝并流入熔爐。當爐內(nèi)堆積大量爐渣時,坩堝的磚就會浮起。這個時候必須用鐵瓢把爐內(nèi)的爐渣舀出來,這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。
熔化后,停止供油和供氣,用夾鉗將坩堝從爐中取出。將熔體快速倒入錐形鑄鐵罐中)。根據(jù)比重從爐渣中分離。將罐移入水箱冷卻后,將凝固的熔體倒出,鋪放底部的金塊。
所有金泥冶煉完成后,收集金塊用于鑄錠。使用過的坩堝要仔細檢查,腐蝕嚴重的坩堝要取出。用過的坩堝一般不用于鑄錠。
冶煉操作流程
配料準備
配料的制備主要指金泥。濕金泥一般含有25 ~ 40%的水分。用坩堝熔煉時,金膏必須提前烘干,因為潮濕的金膏會導(dǎo)致坩堝爆炸。在轉(zhuǎn)爐冶煉時,可根據(jù)情況確定。預(yù)干燥有利于氧化熔劑的充分利用。
助焊劑一定要打碎,然后在一個大鐵盤里和金膏充分混合,要翻好幾遍。這樣可以使熔劑與金泥充分接觸,保證氧化造渣反應(yīng)完全。干金泥攪拌時要噴少許水,防止飛散損失。海綿金和重砂的成分比較簡單。只要沉甸甸的沙子混著擔子。要熔煉海綿,只需將其放入坩堝中,在下部和上部加入一定量的熔劑即可。

